八月,骄阳似火,走进绿树掩映的镇远县报京乡报京大寨,一幢幢错落有致、民族风情浓郁的民居,宽阔、整洁的步行道、高耸的鼓楼......直入眼帘。目前,灾后重建房屋222栋已全部交付入住。参与援建的镇远县统一战线成员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深入调研 尊重群众 突出特色
自2014年1月25日镇远县报京乡报京村报京大寨发生火灾以来,为帮助灾区受灾296户受灾群众早日重建家园,镇远县统战部门积极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各界爱心人士、企业开展捐赠活动,共捐赠资金500余万元。同时,积极推动寨老、族长等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发挥作用,将受灾群众的意愿与政府的“统规统建”相结合,打造北侗美丽乡村建设。为形成“南有肇兴、北有报京”的侗族文化旅游发展格局,报寨大寨重建工作遵循高水准、高定位,由省建筑设计院编制《贵州省镇远县报京乡报京村灾后重建规划》,力争将报京规划打造成为灾后重建、农房改造、生态移民的示范点,“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和小康示范村的样板点。在重建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由报京村寨老、族长等组成的重建领导小组多次深入少数民族群众家中宣传灾后重建“五项基本原则”(即宅基地安排原则、房屋重建原则、灾民建房资金筹措原则、征地拆迁原则和灾民二次临时安置原则)和统规统建等政策,耐心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向受灾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发放意见表259份,群众支持率高达94.27%。干群关系因为灾后重建走得更近了,信任更高了,心贴得更紧了,感情更深了,干群关系更加团结紧密。
整合资源 整合项目 统一建设
为整合资源,集中力量重建报京大寨,镇远统战部门积极参与,主动协调民族、民政、扶贫等部门,整合各项资金共22个计5901.4万元,其中,省、州、县三级财政补助匹配资金570万元,县政府贷款3300万元,农户建房自筹款1722万元,社会捐赠资金555万元。同时,实行灾民自筹和国家分类救助相结合,由灾民自筹50%,国家补助50%,进行灾后房屋重建。
在灾后重建中“统规统建”资金筹集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在保证房屋重建的情况下,积极推进道路交通、绿化工程、供水工程、消防供水系统工程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推进报京楼、踩歌堂、刺绣坊、纪念馆旅游文化基础设施和其它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目前,报京侗寨重建后的“小康房”使得当地群众的人均居住面积显著提高,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人行步道硬化和绿化亮化等工程相继实施,报京楼、刺绣坊、踩歌堂、纪念馆、萨玛庙等基础设施开始建设,不仅解决灾民住房问题,而且彻底改变过去“脏、乱、差”的现象,改善群众人居环境。
发挥优势 转变观念 调整结构
此次灾后重建,不仅是物质上的建设,更是报京群众一次思想上的建设,为拓宽报京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的视野,镇远统战部门通过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组织报京大寨寨老、族长、村干等外出交流学习,增强他们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信心。同时还协调文化等部门,对报京非遗文化进行深挖,积极发展原生态旅游产业。现在报京村群众紧抓“两高”开通机遇,通过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镇远报京“三月三”播种节(又称讨葱节、情人节)这一侗族传统节日进行精心雕琢、统一打造,形成了一条风景靓丽的北侗乡村文化旅游路线,并依托镇远古城这一旅游名片,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发展餐饮、客栈、刺绣、银饰等产业。在农业发展上正规划建设辣椒基地、特色小米、高粱、食用菌、蔬菜等生产基地。发动鼓励群众开展生产自救、互帮互助,帮助灾民发展辣椒、小米、高粱、食用菌、蔬菜生产等特色农业产业,做到灾后重建与产业发展两不误。目前报京乡正准备将钩藤产业作为报京乡新型产业发展亮点,努力把报京乡创建成为钩藤之乡,钩藤产业种植已达650多亩,种植有钩藤育苗和钩藤树,初步形成规模。
现在的报京大寨村寨更漂亮了、环境卫生更整洁了,群众发展的愿望更强烈了。通过积极发挥统一战线作用,报京这个美丽侗寨正朝着小康目标大步前进。
(贵州统一战线宣传联席办 供稿:黔东南州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