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11月24日电(记者杨淑馨)利用大数据与图像融合实现作物生长全面可视化、基于生产数据建立霜冻自动控制和预警的科学模型、通过传感器监测特定虫害发生的外在因素……香港理工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蔡子洋和团队成员近日在广州举行的创新创业论坛上展示了这个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农业项目,而项目的诞生源于这群香港学生来到内地进行农业扶贫的经历。
今年5月,一行十四人的香港理工大学学生团队来到陕西省铜川市,蔡子洋是其中的一员。作为学校服务学习课的实践地,上林源葡萄庄园是学生们开展扶贫服务的地点。这群年轻的学生将技术带到这里,用大数据种下“脱贫果”。
回忆起自己第一次来陕西的经历,蔡子洋用“意料之外”来形容。在此之前,西北地区的农业在这个香港姑娘想象中意味着落后的耕作方式,但现实中明亮宽敞的葡萄庄园和先进的灌溉设备打破了她的这种刻板印象。
“来之前我们设计了一套针对传统农业的简易扶贫方案,在实地接触到当地农业生产后都被推翻了。”蔡子洋说。
针对当地农业发展现状,如何有效利用先进设备,达到增产脱贫的效果,成为蔡子洋和团队学生们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在来到上林源的前几天里,蔡子洋每天都是凌晨三四点入睡,第二天早晨六七点就到庄园内考察,尝试构建出新的方案框架。
“大数据是信息时代的特点,也成了我们的突破口。”在蔡子洋看来,通过大数据的进阶运用与当地先进设备相结合,能够促进当地农业的资源节约与创新发展。“原本的节能滴灌系统与大数据结合,可以根据土壤情况实现自动化智能灌溉。”她说。
学生们通过大数据为自动化生产插上扶贫翅膀的同时,也利用员工培训的契机提升当地农民的农业知识水平。
在上林源葡萄庄园内,员工大多是周边村庄的农民,往往存在经验与理论脱节的现象。为了更好地规范生产流程,学生们撸起袖子下地掐枝、弯腰除草,依据亲身体验的流程制作出一本图文并茂的员工培训手册。“图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们下一步的计划是和深圳的科技公司合作,制作VR员工培训课程。” 香港理工大学会计与金融专业学生李岭蔚说。
针对内地农业发展进行技术扶贫,对这群在校的香港大学生来说不仅是一次服务的过程,也是一次课堂以外的学习和历练。“这次扶贫服务让我加深了对内地农业的认识,感受到了国家的变化。”香港理工大学屋宇设备工程专业学生罗敬悦说,“希望未来自己有机会到内地工作,用自己的知识参与到祖国建设中。”
12月,蔡子洋将带着这次在广州展示的方案第二次奔赴陕西,一同前往的将会有新的同伴。“我们的扶贫项目是持续性的,会有新同学不断加入。”香港理工大学老师陈颂恩说,希望通过扶贫项目加深学生对国家人文历史和产业发展的理解,同时达到精准扶贫的效果。“5G时代的到来,也让我们的扶贫服务有了一个新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