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走进遵义市最大的移民安置点——正安县瑞濠易地扶贫搬迁点,只见一栋栋美观大方的住宅楼整齐排列,街道宽敞平坦,配套设施齐全。2017、2018年,正安县20个镇(乡、街道)的1.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深山里搬到县城附近的正安县瑞濠易地扶贫搬迁点,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这1.6万搬迁户中,来自14个少数民族的511位少数民族群众汇聚于此。两年多的时间里,少数民族群众和汉族群众一起,和衷共济、守望相助、团结奋进,共谱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
同频共振 共建一家亲
“吴主任,我家又停电了!你来帮我看看嘛。”
“吴主任,我家下水道堵了,怎么办啊?”
每天,苗族干部吴太玺的电话总是应接不暇。
2018年3月担任正安县移民服务中心主任的苗族干部吴太玺,已年过半百,银丝已爬满他的双鬓。
为了做好来自全县20个镇(乡、街道)1.6万余名易地扶贫搬迁户的服务工作,任职之初,他便带着干部挨家挨户走访。每一个家庭致贫原因是什么?收入来源是什么?他都一清二楚。每次走访结束,他总会给居民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和一句“有困难随时找我”。
“要想大家搬得进、住得安心,做好易地扶贫的‘后半篇文章’,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是前提。”两年多来,凭借用心服务,让他成为了1.6万余名易地扶贫搬迁户心目中的“移民管家”。
“瑞濠街道有1.6万搬迁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占95%,包括14个少数民族,511位少数民族群众,如何做好少数民族团结工作,让辖区内所有群众住的舒心,住得安心,成为了我们当前的工作之重。”吴太玺说,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让他明白,民族团结工作是和谐发展的前提。
为了营造各民族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瑞濠街道通过宣传栏、广播等多渠道,将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法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普法宣传教育等活动相结合,向广大群众宣传和普及“一法两规定”等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团结进步基本知识,大力营造各民族同胞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良好氛围。
瑞濠街道还结合党建工作,在瑞新居打造了“党建花园”休闲广场,宣扬各民族大团结的同时,将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此展示。多种少数民族文化在此汇聚碰撞,既让老百姓了解到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也让各少数民族群众有了归属感。
“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工作,是瑞濠街道的重要工作,下一步,瑞濠街道将选树典型,用身边的榜样宣传民族团结,让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团结、相互学习;让各个民族在这个社区中不断融合和发展,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出力,一起致富奔小康。”瑞濠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罗定宇说。
项目带动 共画同心圆
4月,清晨的阳光叫醒了正安大地。踏着阳光,苗族搬迁群众王朝娥来到贵州美琪服饰公司的扶贫车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2018年6月,王朝娥搬到了瑞濠易地扶贫搬迁点,生活环境和以前大不相同。但搬出大山后,他们一家没有工作,失去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正当全家人为收入发愁时,瑞濠街道介绍王朝娥到贵州美琪服饰公司的扶贫车间上班,每个月固定工资2000元,再加上串珠产品的计件工资,每个月能有3000余元的收入。
“这两年,我们家购置了电视机、沙发、洗衣机等电器,该有的家具一应俱全。现在,我也是个城里人啦!”王朝娥笑呵呵地说道。
“我们公司的‘扶贫车间’作为瑞濠街道瑞新居社区的少数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项目,截至目前,已经带动了40人就业,其中有7名少数民族。下一步,我们将扩大规模,力争实现解决2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群众就业。”贵州美琪服饰公司负责人谭星德说道。
“让各族人民在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既是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下一步,我们将依托项目,探索少数民族工艺品制作等领域,扩大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让辖区的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同奔小康。”罗定宇介绍,目前,瑞濠街道正在积极对接黔东南州,争取少数民族服饰的制作企业或工艺,同时结合正安特色,打造属于正安的少数民族服饰制造业,弘扬传承少数民族工艺,带动更多人就业。
为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问题,瑞濠街道积极宣传村级公益岗位政策,鼓励少数民族群众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申报公益性岗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少数民族群众,助力他们实现稳定增收。
2018年以来,瑞濠街道不断探索新思路、新举措、新载体,决定把瑞濠街道打造成正安县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为遵义市和正安县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县)奠定基础,推动辖区各民族和谐发展。
(来源:贵州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