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赤水市委统战部多措并举抓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有力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结合民族风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在大同镇民族村,依托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洞沟、红石野谷等景区旅游大环线的区位优势,打造了四洞沟苗寨、云华寺渡假山庄、大石盘苗族一条街、望云峰等以民族古建筑、苗族风情、苗族传统饮食文化为主的乡村旅游,以旅游助推竹产业、种养业等特色产业的循环发展,增加当地村民的收入。在葫市镇天堂村,依托天岛湖等旅游景区的区位优势,从该村坪上地区苗族风情习俗的传统文化出发,引进开发商,建成了红岩洞天等风景名胜区,以此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为该村各族群众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元厚镇石梅村,结合生态村和新农村建设,依托五柱峰世界遗产核心区的优越自然气候条件,着力打造该村五星苗寨特色文化观光旅游点,突出苗族文化元素建造一批别具特色的苗族休闲农庄,建设一个苗族民族文化浓郁、生态环境优美,果园景色秀丽的民族田园村寨,带领苗族群众奔小康。
——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民族特色村寨生存和发展环境。在统战及各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赤水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强化村寨应急管理、卫生创建达标以及治安整治等各个环节着手,为民族特色村寨生存和发展提供干净舒适、民风纯朴、邻里和谐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通过整治,3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杜绝了矛盾纠纷发生,群众生活美满幸福。
——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开展人才培训工作。近年来,先后在3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开展了雨露计划“1户1人”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锦绣计划等培训10余期,邀请各类专业老师及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授课,参训人员460多人次,其中160多人获得从业资格证,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整合各类资源促进少数民族群众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本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六个优先”为着眼点,以“五通十有”为暨定目标,以体现民族风情为基础,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前提,借助省委省政府“1+10”扶贫政策,先后启动完成了3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基础设施建工程,重点在山、水、田、路和村寨上作文章,不断改善了他们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在各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办起了以无公害蔬菜、林下乌骨鸡养殖、黑山羊养殖等农业、种养业示范基地15个,使传统农田向观光农业示范田转变。此外,争取各类项目资金,不断改造完善3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景区内道路、民居、绿化带、公厕、路灯等旅游基础设施,完成了3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通村到组到农户的硬化工程6条计39.16公里,实施安全饮用水工程50处,解决286户1200人的安全用水或有的地方严重缺水的问题,改造了大石盘苗族一条街,使35户148人受益,新修了4个污水处理场,建起了30多处垃圾处理站(点),彻底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的现象。
(赤水市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