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麻江县统战干部在脱贫攻坚“大比武”中 主动担当作为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7-06-22 浏览次数:

 

炎炎夏日,正值农忙季节,在麻江县轰轰烈烈开展脱贫攻坚“大比武”态势中,贤昌镇新场村到处活跃着该县统战干部与群众共同忙碌的身影......

群众喝上了放心的水

6月15日,麻江县贤昌镇新场村高坡组安全饮水工程顺利完工,21户农户喝上了安全放心、清洁干净的自来水。

“非常感谢县委统战部和驻我们村的第一书记陈书记,如果不是县委统战部领导到处去协调县里的相关部门,陈书记利用晚上空闲时间挨家挨户去做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打通个别群众的思想,这安全的饮用水肯定还吃不上呢。这下好了,我们终于喝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了。”说到县委统战部和统战部派驻新场村第一书记陈仁举同志,高坡组52岁村民莫廷均由衷地感激。

高坡组是新场村最偏远的组之一,距新场村委会11公里,是新场村居住海拔最高的一个自然寨,这里居住着21户人家96口人,全部是贫困户。一直以来,寨子里仅有一口水井,附近没有饮用的其他取水点,由于该水井处于一个落窝地,来自周边的污水都流进里面,给群众饮水带来了不安全。

为了让该组村民喝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县委统战部将此项工作作为脱贫攻坚“大比武”的头等大事来抓,部长亲自召开干部职工会议明确工作分工,由第一书记负责做通被占地群众的思想工作,并动员和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常务副部长负责协调县直相关部门做好技术指导,部长负责协调8万元资金和物资。就这样,通过一个多月的施工,修建了水泵房、管理房、消毒房,彻底解决了高坡组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人挑马驼即将成历史

水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是路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高坡组山势较高,通往该组的路是一条弯弯曲曲、雨天泥泞不堪的羊肠小道,居住在那里的群众祖福辈辈运送货物全部都是人挑马驼。之前贤昌镇也将该组通路问题列入“一事一议”项目,但是,由于“一事一议”项目需要群众投工投劳,而该组因为住户少,加上年轻人均在外面打工,劳动力严重缺乏,导致修路的问题迟迟未动,最终项目办只好将“一事一议”项目调整到了别的组实施。

路不通是该组群众难于摆脱贫困的主要原因。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过程中,县委统战部对新场村的每一个组和每一户贫困户贫困的原因都要进行综合分析,拿出解决的具体方案。

要致富,先修路。贫困的“症结”找准后,县委统战部全体干部职工不分白天黑夜,穿梭在高坡组的农户家中,一方面规劝留在家中的老人,联系劝说外出务工的其子女、媳妇回乡修路;另一方面,做好修路被占田土农户的思想工作。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打通了群众的思想,在外务工的年轻人纷纷返乡,被占田土的农户不再要求赔付耕地占用费。在全部达成一致协议后,统战部部长及时协调县财政局安排“一事一议”项目到该组,在驻村第一书记和村支“两委”监督指导下,长11公里的通组公路修建工程已于5月28日启动实施,预计8月份完工。

“路快要修通了,人挑马驼即将成为我们高坡组的历史了!”正在搬运大石头砌堡坎汗珠在脸上遍滚的一个30来岁小伙子笑呵呵乐道。

产业带动群众“腰包”鼓起来

“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这是省委、州委、县委的要求,是脱贫攻坚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麻江县委统战部对此谨记于心。

新场村是贤昌镇最大的村,同时也是贫困人口最多的村,全村1096户434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47户2109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

如何带领贫困户摆脱困境、走向富裕、迈向小康?麻江县委统战在组织对贫困户逐户走访、调查、分析之后,根据《贵州省大扶贫条例》指导意见,对贫困户进行分类施策,用足用好发展产业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教育扶持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的“五个一批”政策,经过三年的努力,消除贫困人口292户1220人。

有产业,群众才有持续增收的渠道。在实施“五个一批”政策中,对于有劳动力、有资源条件、有一定管理能力的贫困户,统战干部耐心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打消他们“懒、等、靠、要”的不良思想,鼓励和引导他们发展产业脱贫。通过向县扶贫办争取扶贫资金,向县农业局争取技术支持,目前,全村种植红蒜382亩,锌硒米1500亩,蔬菜420亩,生姜75亩,水产养殖120亩,建有年出栏生猪4400头的养殖小区1个,生猪养殖专业户23户,养牛、养鸡鸭鹅大户35户。通过发展产业,可以带动121户536人脱贫。

“我是通过种植红蒜脱贫的,现在不愁吃不愁穿,有房子住、孩子读书有保障、生病住院有报销,我家虽然脱贫了,但我们寨子还有一些贫困户还没脱贫,今年我想带领5户贫困户继续种植红蒜和生姜,让这些贫困户不仅脱贫,还要让我们大家的腰包都鼓起来!”通过发展红蒜种植走上富裕路的底麻组村民罗时章信心十足地说。

环境卫生可以和城市比美

底珍组是新场村人口最多的一个小组之一,共有115户483人,那里的群众沿着一条小河而居,柴草乱堆、生活垃圾、牛羊粪便遍地,环境卫生极差。

在抓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产业的同时,县委统战部干部积极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改变生活陋习、抓好卫生整治,指导成立了环境卫生整治管理小组,引导群众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一是将有机物垃圾作为沼气池的原料;二是将可回收再利用的金属、玻璃等集中收集;三是将废弃妇幼用品、枯枝落叶等由农户自己在房前屋后进行焚烧处理;四是将一些破砖碎瓦等用来铺路,或者堆填在低洼处;五是以上四种方式均不可处理的垃圾,统一清运填埋。同时还建立保洁、护河等长效机制,对村寨及河道进行网格化管理。

通过指导和引导,村民的思想观念有了极大改观,积极主动打扫室内外卫生,对公路沿线卫生实行分段管理,自觉清除自家房前屋后易燃柴草,清理沿线河道垃圾,拆除乱搭乱建的厕所、窝棚、烂木房、旧粮仓、杂物棚,在自家房前屋后搭建花台、花坛,栽上花草树木,使小组环境得到了美化亮化,面貌焕然一新。

5月15日,在贤昌镇组织的环境卫生现场观摩会上,小组长李时平向现场观众介绍经验时骄傲地说:“我们小组的环境可以和城市比美了!”(麻江县委统战部)

地址:贵州省贵安新区花溪区大学城栋青南路
邮编:550025 E-mail:gzytzb2023@163.com电话:0851-88233033
版权所有©贵州中医药大学党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