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作为传统医药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近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发展现代医药和传统医药并重,推动中西医药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传统医药发展之路。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副院长、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杨硕表示,近年来,中医药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但是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中医药国际化教学体系尚未构建、中医药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存在差距、中医药企业出海存在诸多障碍等问题。基于此,杨硕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是加快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教育体系构建。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课程框架,加强与国外知名高校合作,开展联合办学项目;选派本土教师参与国际交流,提升双语教学能力,建立国际师资培训基地,并将师承教育纳入国外院校教育体系,形成“院校 + 师承”双轨制培养模式。
二是加快培养国际化中医药人才队伍。要持续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培养一批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专业人才。探索建立中医药国际化骨干人才库和储备人才库,加大国际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参与国际教育认证体系,提升我国中医药教育的国际认可度;制定符合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的师资考核标准,激励教师不断提升国际化教学水平;出台鼓励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优惠政策,激发各方参与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三是加大中医药企业国际化市场拓展的扶持力度。加强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积极开拓东南亚、拉美、中东、北非等新兴市场。同时,针对不同国家的法规和市场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市场策略。
四是通过中国留学生推广中医药文化。进一步加强对国外留学生中医药文化的熏陶,在留学生专业课程体系中,适当增加或设置中医养生课程;定期组织留学生到中医药高校参加中医药文化节等活动,支持中医药高校的国外留学生社团发起“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月”活动,同时探索设立“海外岐黄使者”专项奖学金,对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国外留学生给予表彰奖励,营造良好的中医药国际传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