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 统战概况 | 新闻中心 | 统战知识 | 党派团体 | 统战风彩 | 参政议政 | 下载中心 |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统战知识>>正文
 
贵州加快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的路径
2024-04-22 15:09 贵州统一战线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数千年来,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和睦相处。早在先秦时期,今贵州的一些区域就已纳入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贵州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守望相助的和谐民族关系,融入了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并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贵州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提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并谋划和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贵州省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在历史上各民族长期友好共处,民族关系和谐,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拓宽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通道,这些都是贵州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的重要资源。   同时,贵州省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文化教育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将文化资源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资源还不够,这是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中存在的短板。

在推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的路上,贵州省需要明确建设思路,发挥和扩大优势,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行提档升级,推动民族村寨高质量发展,建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村寨,进一步加大文旅融合发展力度,推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高质量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

贵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成效
一、高位谋划
作为全国民族关系最和谐的省份之一,贵州省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工作主线,高位谋划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之后,贵州省于2021年11月印发了《贵州省“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该规划明确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达到新高度、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迈开新步伐、各族人民共创共享美好生活跃上新台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形成新格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结出新硕果、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入新层次、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取得新成效等七大目标任务。2021年12月,贵州省委召开了民族工作会议,会上提出要推进新时代贵州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2023年1月,贵州出台了《贵州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要打造六个典范,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教育的典范、西部省份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典范、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典范、民族交融互嵌的典范、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典范。围绕六个典范的目标,提出了31条具体任务和强化组织保障、强化机制保障、强化人才保障、强化经费保障等4条保障措施。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党建工作成效考核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省直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政治考察、巡视巡察。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将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工作纳入民族区域自治“一法两规定”执法检查内容,推动有关任务落到实处。2022年和2023年度,贵州省级财政分别安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费2000万元和4500万元,为建设模范省提供坚实的经费保障。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二、三级示范推进

为全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贵州省大力推进三级示范点建设。在省级层面,全力推进模范省建设;在市州级层面,将遵义市全市纳入示范点建设;在县(市、区)级层面,选取贵阳市观山湖区、六盘水市水城区、安顺市西秀区、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作为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试点,在全省构建遵义市和8个市(州)各1个县(市、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县“1+8”格局。同时,将遵义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纳入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试点。示范点的建设,有利于强化各民族的国家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民族团结;有利于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推动民族地区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点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可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和借鉴,从而形成合力,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的建设。

三、三基地建设并进
为进一步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在贵州省委提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这一目标后,贵州省民宗委在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省民族研究院两个科研院所及遵义师范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等8所高校共建设了10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贵州省民宗委每年为每个研究基地拨付研究经费200万元,支持各基地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2022年,各研究基地共形成研究成果334篇,在学术性刊物发表128篇,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14篇,在报刊刊登23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同时,为教育和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增强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意识,提高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对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认识,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贵州省民宗委积极谋划,在全省布局建设19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6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基地。这些研究基地、教育实践基地及培训基地的建设,将会成为贵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的强有力的助推器。

四、在实践中进行创新

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2015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工作方案》,着力打造“黔酒”“黔茶”“黔药”“黔银”“黔绣”“黔珍”“黔菜”“黔艺”“黔织”“黔景”“黔节”等11个“黔”系列产业品牌。至2023年,贵州省累计推出9个“黔系列”共计851个品牌产品,覆盖生产企业535家。根据该方案要求,贵州民族地区大力发展银饰、刺绣、蜡染、针织等民族手工艺特色产品,将指尖技能转化为指尖经济,并举办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文化活动,打造节日文化品牌,促进节日旅游,助力贵州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贵州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使贵州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奠定了经济基础。
建设民族团结食堂。2014年,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甘溪侗寨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整治农村滥办酒席和铺张浪费的不正之风,创建了“合约食堂”,将村中的红白喜事集中到“合约食堂”操办,并对办酒名目、桌数、成本价格、收礼金额等进行了规定。“合约食堂”革除了大操大办的陋习,树立了文明乡风,深受群众欢迎,迅速在天柱县和黔东南州各县发展起来。在发展过程中,“合约食堂”也逐渐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场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022年,贵州省民宗委在“合约食堂”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探索建设民族团结食堂,打造“合约食堂”升级版,将民族团结食堂建设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点项目,“十四五”期间将完成100个建设目标。民族团结食堂的建设,要求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食堂中要设立民族团结、移风易俗的宣传专栏,氛围营造体现当地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以民族团结食堂为平台,在民族传统节日、纪念日等组织各族群众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举办“村BA”“村超”体育赛事。2022年,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的“美丽乡村篮球联赛”火爆全国,被全国网友称为“村BA”。2023年,在“村BA”持续火爆的同时,榕江县的“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村超”)又异军突起。“村BA”“村超”的举办,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全国各地的球迷和观众涌入贵州,带火了贵州旅游,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村BA”“村超”赛场遍插五星红旗、赛前齐唱《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红色歌曲,增强了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村超”现场与内蒙古、新疆、吉林、香港等地的隔空喊话互动,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赛场上的轮番展演,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赛场边随处可见的民族团结标语,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植入了场内外观众的心中,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开展“双培”行动。自2018年开始,贵州省开展“双培”三年行动计划,“双培”行动即国家通用语言和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培训的目的在于让少数民族群众在国家通用语言培训中学习技能,在技能学习中训练国家通用语言,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对外交流难等问题,助推民族地区群众发展致富,达到“双赢”效果。“双培”行动开展的3年间,贵州省民宗委和教育、人社、农业农村、扶贫、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共举办培训班超8000期,全省累计培训逾40万人次,实现就业超2.5万人,创业2000余人。“双培”行动有力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贵州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继“双培”行动之后,贵州省于2021年开始开展“推普兴乡”行动,在民族地区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一步扫除民族地区语言障碍问题。
推进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贵州全省有164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其中“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12个,占全国总数的19%,数量居全国第一。近年来,贵州省大力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建设,全省民族特色村寨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全面发展,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服务、文化广场、农村电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民族文化更加繁荣,民族关系更加和谐。在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过程中,各地深入挖掘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推进乡村旅游与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在黎平县黄岗村、黔西市化屋村等传统文化比较浓厚的民族村寨发展文化体验旅游;在修文县岩鹰山村、江口县泗渡村等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独特的民族村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在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坝寨村、从江县高华村等具备一定医药产业基础和民族体育基础的民族特色村寨发展健身康养旅游;在都匀市坪阳村、施秉县高碑村等农业条件好的民族村寨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在贞丰县董箐村、石阡县鸳鸯湖村等自然资源有较高科研价值的民族村寨发展研学探险旅游。至2022年,贵州省312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均不同程度发展乡村旅游,其中有19个村寨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75个村寨成为3A级景区,85个村寨旅游功能完善。

贵州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的特色优势和短板

一、特色优势
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贵州有18个世居民族,在历史上,各民族都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贵州有丰富的新旧石器时期文化遗址,盘县大洞、赫章可乐、威宁中水、遵义海龙囤、遵义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牛坡洞遗址、招果洞遗址、大松山墓群等考古成果先后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夜郎文化、阳明文化等在国内享有盛誉,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过境贵州,在贵州转战数月,先后召开了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苟坝会议等重大会议,进行了中外战争史上堪称奇迹的四渡赤水战役,行军途中留下了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弄染结盟”佳话,在贵州播下了红色革命的火种。丰富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都可以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力量。

长期友好相处的民族关系。贵州是多民族共居的地方,自古以来,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和睦相处,历史上,来自西北的氐羌族系、来自中南的苗瑶族系、来自东南的百越族系与西南的百濮族系在长期的友好往来中相互融合。明代,贵州各地建立了大量卫所,与土司和谐并存,来自中原地区的汉族先民不断进入贵州,与少数民族先民形成交错居住的格局,各民族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相互依存,在文化上相互借取,共享文化符号;改土归流后,汉族先民大量进入贵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并在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民族关系。历史上良好的民族关系,是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最为厚实的根基。

丰富的“交往交流交融”通道资源。在历史上,横贯黔中的湘黔古道、滇黔古道,是西南进入中原的重要通道,也是贵州历史上各民族迁徙和经济交流、文化交流的通道,古道沿线分布着很多古镇,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区域。进入新时代,贵州省道路交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2015年,贵州成为西部第一个、全国第九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自2014年贵广高铁开通后,贵州先后有贵开、沪昆、渝贵、铜玉、成贵、安六、贵阳环线、贵南等高速(快速、城际)铁路通车,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促进了人口的流动,进一步加快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进程。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绩显著。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贵州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携手迈进小康社会。进入新时代,贵州省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基层各行各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绩显著,截至2022年底,全省共有铜仁市、黔南州等7个市(州)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州),72个地方和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11个博物馆纪念馆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省级命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1437个。

数量众多的民族特色村寨。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量多、分布广,在国家民委先后公布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贵州省数量为全国最多,除了有312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外,还有1382个“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部分是一个民族居住,更多的是两个或多个民族共居。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单位,把这些风情浓郁、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好、发展好,就是夯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的根基。

二、短板

国家通用语言普及工作还需要继续加强。贵州少数民族人口众多,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为14050266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6.44%。贵州少数民族大都有自己的语言,由于部分老年人受教育水平有限或从未接受过国民教育,掌握国家通用语言的能力较弱,只能使用本民族语言交流,使得交往交流的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近几年,贵州省开展的“双培”行动和“推普兴乡”行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民族地区语言障碍问题尚未完全消除,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是影响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不利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随着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贵州各族人民与全国一起进入了小康社会。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贵州经济发展的基础差、底子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根据贵州省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贵州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321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3377元;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08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375元。从纵向来看,贵州省的社会经济与以往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从横向来看,和其他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还比较重。
教育文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贵州全省常住人口为38562148人,其中拥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者为4223271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0.9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17个百分点;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837415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9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8个百分点。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者为10952人,仅高于广西;每10万人口中拥有高中(含中专)学历者为9951人,仅高于西藏。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贵州省教育文化还处于很低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文化资源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力量还不够。贵州省拥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文化可以深刻诠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从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强大的文化力量。贵州省在挖掘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但在将文化资源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力量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有机融入各方面工作还需要进一步落实。2023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在民族地区,各项工作需要紧紧围绕这一主线进行。但就目前而言,各地对于这项工作的参与面还不够广,融入度还不够深,贵州同样也面临这一问题。贵州省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需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贯穿于各项建设中,有机地融入各方面的工作。

贵州加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的措施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建设思路

贵州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民族地区各项工作都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重要论述,发挥自身优势,补齐短板,彰显贵州特色。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要求,以“四新”促“四化”,奋力建设“四区一高地”,推动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夯实经济基础。

二、充分发挥和扩大优势

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利用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这一优势,全力建设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用更严的标准保护生态环境,以更优的生态环境促进贵州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要利用好遵义市和台江县列入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试点的契机,高标准建设示范点,形成示范效应,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促成更多示范点列入全国创建试点。在首批“1+8”格局的基础上,争取以点带面,布局更多示范点,形成示范廊带,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点在贵州大地遍地开花。

三、对民族村寨建设进行提档升级,建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村寨

要对民族村寨的建设进行提档升级,推动民族村寨高质量发展。一是对民族村寨的生态环境建设进行提档升级,按照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要求,建设生态宜居的民族村寨。二是借鉴“村BA”“村超”的经验,发展群众体育活动,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活力。三是对民族传统歌舞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适应时代的需要。四是进一步推进各民族共居共学共治共享,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促进民族事务治理的现代化。通过这些努力,建设一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村寨。

四、充分挖掘文化资源,讲好贵州民族团结故事

要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通道文化中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关的要素,展示各民族之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过程,展示贵州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团结精神;要大力宣传奢香夫人等民族团结的模范人物和英雄人物的故事,让民族团结理念深入人心;积极举办民族节日节庆活动,让节日成为新时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要让各民族共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非遗成为各民族共享的文化符号;鼓励艺术家创作以民族团结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产出体验感强、影响力大的文化精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通过挖掘文化资源,讲好贵州民族团结故事,助推贵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迈向新的台阶。

五、进一步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推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要充分利用好贵州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便利的交通条件及气候资源,进一步发展旅游业,促进文旅融合,实现产业的发展。在谋划旅游项目时,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建设好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旅游精品线路,丰富景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项目,加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工作。通过文旅融合发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来源:贵州民族报)



已是首条
下一条:2024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关闭窗口
 
· 关于召开党外人士学习宣传贯...
· 关于组织全校各民主党派、统...
· 关于对贵阳中医学院“留学人...
· 通知
· 关于开展贵阳中医学院留学人...
· 关于成立“贵阳中医学院知识...
· 党委统战部关于认真做好“三...
· 党委统战部关于学习贯彻学院...
· 关于召开民主党派、侨联、无...
· 贵阳中医学院民主党派、无党...
· 关于我院民主党派、无党派人...
-更多-

贵州中医药大学党委统战部  地址:贵阳市花溪大学城栋青南路2号

邮编:550025     E-mail:zt2471@163.com   电话:0851-8823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