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华侨中学始建于哪里?在抗战时期,它又是如何逃避战火辗转坚持办学的?9月12日,一群来自海南华侨中学和贵阳市观山湖区的教育工作者、历史学者,来到观山湖区百花湖乡,寻访国立第一华侨中学办学遗址,揭开那段尘封74年的鲜为人知的历史,并把百花湖中学、百花湖小学更名为贵阳华侨中学及华侨中学附属小学。
“侨一中”在百花湖办学两年
据介绍,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后,生活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华侨青少年,为救亡图存,毅然回到祖国学习传统知识,抗击日本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和国家富强。
为适应东南亚国家华侨子女回国求学的需求,1938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决定在云南省保山市筹办国立华侨中学,学校于1940年5月建成开学。后鉴于当时的四川江津已有第二所国立华侨中学,云南保山国立华侨中学改名为国立第一华侨中学(侨一中)。
1942年5月4日,侨一中校园遭到日机轰炸,15名学生当场罹难。为确保华侨学生的安全,经国民政府行政院同意,该校搬迁到当时的贵阳清镇县五里桥乡(今观山湖区百花湖乡)三堡村,并将罹难学生的骨灰安葬在新校园的后山。此后,600余名侨中师生,在这里度过了两年艰苦的岁月。
直至1944年9月,学校迁往当时的四川江津与侨二中合并。1946年,侨中搬迁到海南海口至今,校名为海南华侨中学。迁至千里之外、大海之滨的海南华侨中学,历经风雨,如今已经成长为海南省重点中学,中国名校,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百花湖中学更名贵阳华侨中学
据了解,“国立第一华侨中学”在百花湖畔办学虽仅短短两年,但学校师生在异常艰苦的办学条件下,始终弘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为了纪念侨一中的办学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1995年,贵阳市人民政府在原校址山头上,建造了侨一中旧址纪念碑,背倚延绵的云归山脉,面朝美丽百花湖。
今年1月,贵阳市侨联向市政协撰写了提案,建议将“国立第一华侨中学”纪念碑及其文物遗迹列为观山湖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提案引起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提出将百花湖中小学更名为华侨中学,打造观山湖区乃至贵阳市教育领域面向国际开放的平台和窗口。
当天,百花湖中学、小学正式更名为贵阳华侨中学及贵阳华侨中学附属小学。
据海南华侨中学校长汪娟介绍,侨中迁至海南后,虽经历史变迁,华侨一中贵阳办学点已经深深刻在历届学生心中。历年来,华侨中学海内外许多校友,都到云南保山、贵阳百花湖畔、重庆江津等地寻访故地。
据悉,观山湖区今后将三堡村侨中遗址和更名后的“贵阳华侨中学”,建设成为接受华侨捐赠的平台、对外交流的平台、华裔青年夏令营培训基地。配合百花湖乡的“农旅一体化”发展战略,把华侨中学的历史融入百花湖乡旅游发展规划,将建设一个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文化公园,目前公园规划已经通过即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