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安顺市“四建四重”打造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瀑乡新力量”品牌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8-12-25 浏览次数:


近年来,拥有全国两个5A级景区(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的贵州省安顺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统战部、省委统战部的安排部署,在全市统一战线大力开展“双争”(全省争领先、全国争影响)行动。市委按照“四建四重”工作思路,创新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着力打造“瀑乡新力量”品牌,取得显著成效。省委统战部领导对此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点赞,认为这项工作在全省实现了“两个第一”,第一个在全省组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服务中心,第一个在全省成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

一是建机构重统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在机构和编制不断紧缩的情况下,2017年专门组建了“安顺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服务中心”,明确为正科级事业机构,定编5人,在全省各市州尚属首家,也是唯一,得到省委统战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作为先进经验2018年在“全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暨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座谈会”上交流发言。2018年3月召开了全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成立大会,140多名会员代表全市10多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席大会,紧接着,各县区也成立了新联会。新联会的成立标志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有了机构和组织,切实发挥了统筹、协调、引导、服务、培养等作用,积极主动联系和培养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代表,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反映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好与党委政府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是建机制重联动。坚持以社团为纽带,以社区为依托,以网络为媒介,以活动为抓手,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工作合力。市联席会议制度涉及21家市直有关部门,联席会议总召集人为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统战部部长,定期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进一步强化协同意识,履行职责、健全机制,分工负责、协调配合,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协同统筹、各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新格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广泛地凝聚力量。为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和新联会的统筹协调作用,2018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先后2次调研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并且召开了座谈会,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就如何充分发挥联席会议机制和新联会的作用进一步形成了共识,理清了思路。目前,市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齐抓共管,新联会的影响不断扩大,聚焦了一大批知识化、专业化水平较高,具有创新意识,与时代紧密接轨,朝气蓬勃,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荣誉感,极具正能量的群体,新联会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

三是建平台重服务。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服务中心和市新联会积极搭建各种平台,充分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宣传引导、组织策划、活动实施上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建立的微信公众平台,分为会员简介、会员沙龙、资源优势、市场需求、活动调研、会员建议、会费在线等十大版块,实现云上“新联会”,线下+线上,互动无距离,极大地增强了新联会的凝聚力向心力。市新联会副会长陈柯打造的全市知名新媒体“悦读帮”,集聚了60多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的“走进100个美丽乡村”活动,平均每站参与量1万人,目前共举办20站,参与人数18万多人次,自驾旅游17万多人次,腾讯、今日头条等点击率达100万+,视频直播30万+,成功入驻联盟商家100多家,所到之处,极大推动了当地乡村旅游,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成为全市极具影响力的社会公益活动,项目荣获“2017—2018年度中国报业新媒体项目创新奖30强”等荣誉称号。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活动中沟通交流,联谊交友,对成为新联会的会员有一种莫大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四是建基地重示范。打造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基地,对于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基地的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对“四个意识”的认知认同,促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以来,市委统战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服务中心经过多次调研考察、沟通交流、现场指导、反复把关,目前在全市授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基地6个。市新联会副会长曹声杰创办的金鼎广告公司,聚集新的社会阶层人70多人,投入10多万元打造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基地,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较强的统战元素,成为全市的一个样板,今年重阳节还成功举办了“浓情七月.相聚同乐——黔中文化汇第一届欢乐共度重阳节”活动,参与人数达500多人,社会反应效果很好。市新联会副会长王开甫打造的“玫瑰爱情湾综合农业产业园”,种植玫瑰1000多亩,综合开发玫瑰花系列食用品深加工,农耕体验休闲区,民宿酒店,平均每日用工60多人,解决当地500人就业(其中精准贫困户20多户),每月发放民工工资近10万元,每年为老百姓发放土地租金50万元,有力助推了当地脱贫攻坚,成为全市、全省农业项目观摩点。

地址:贵州省贵安新区花溪区大学城栋青南路
邮编:550025 E-mail:gzytzb2023@163.com电话:0851-88233033
版权所有©贵州中医药大学党委统战部